北京暴雨,全城看海, 唯故宮無積水。明暗排水蔚為佳話。

1471113499406068.jpg










個月北京連日大雨,到處傳出嚴重災情,奇怪的是這個已經建好六百年的北京故宮-紫禁城,卻反而沒有淹水的問題。尤其是這一張千龍吐水的照片最引人注意。

大雨如白練,小雨如冰柱,到底這個排水系統有何神奇之處? 要知道古代的時候,官員一旦進了宮門就得走路,要是文武百官上朝時,大家都是濕鞋濕褲,恐怕會影響官員的服務品質。其實也沒有甚麼高科技在裡面。主要就是在於三重台基上巧妙的設置了1142個溢水口,利用地面坡度的高低差,在台基周圍的每個欄杆底部設置一個貫通的圓孔,龍頭吐水嘴向外輔助排水。就算在大雨磅薄的時候,也可以瞬間將大面積的雨水排盡,並形成千龍吐水,落地即消的景象,場面壯麗且實用。這樣就算是在雨季,文武百官走過廣場,精緻的長袍和官靴才不會因地面積水而沾濕。                

北京城從元朝開始就已經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統,並且與城市整體同步規劃,據《析津志》記載:元朝大都初建時,即「先鑿泄水渠七所(作為排水主幹渠)。明清時期,增設了一些新的乾渠,讓排水系統更加完善。元代的排水系統主要是明溝,明清時代則增加一些乾渠,並將一些明溝逐步改為暗溝,這個明暗交錯的排水系統相得益彰,                

暗溝的優點是衛生整潔,有利於城市規劃,缺點是斷面面積小於明溝,排水時只能通過有限的排水口進入,平時還需要疏通維持管路暢通,不然遇到大雨時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積水。                

因此像台灣的氣候環境,除了颱風之外,豪大雨也是越來越嚴重,為了避免排水口被異物堵塞,社區建築也應該加入明溝排水的觀念,才能應付突然大雨的發生。                

-



               

故宮排水系統分為三類,除了一般的地下暗溝,還有地表逕流跟建築排水,其中建築排水就是雨水落在屋頂的琉璃瓦上,順著屋簷排到地面。利用屋簷的這個曲面,雨水就像拋物線一樣流暢的往外排出,除了中國之外,在各文化的建築物裡面,都會有屋簷的設計,就是為了保持牆面的整潔。


                 

但現在的建築物當中,屋簷的設計已經很少再看到了,所以雅麗家生產的PQ313外牆防汙溢水口,出水角度ㄧ樣也有曲面設計,不只是為了修飾管口,還要確保雨水排出時能夠盡量遠離牆面。我們還多加了向下傾斜15度的曲面設計,才能避免涓滴細流的時候,汙水因為流體黏滯力而流回牆面的可能。 才能還給建築物一張乾淨的臉。



【經典改版 】
PQ313外牆防汙溢水口,新款的半圓形的排水口,出水口寬度和排水量維持不變。搭配外牆顏色烤漆,隱蔽性更高,可讓外牆看起來更完整美觀。

北京故宮-紫金城雜誌
華固建設-土城
雅麗家編輯整理


延伸閱讀
相關標籤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