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必學三代分區生活術(1) 智慧建築將普及全民
美化家庭 美化家庭 發表於2015/06/11



科技不是讓老人直接貼上「獨居老人」標籤,而是提供更安全生活環境

科技並不可怕,要用對地方才是最大關鍵!過去對生活的要求限於對住的需要,演變工業化下的家電生活,現在,在ICT產業邏輯科技協助下,有智慧的好生活再也不是夢。


54.jpg

因人而異的網路科技  安全健康的同鄰生活

老人家不愛住養老院,但若與子女同住,難免為了習慣問題有些爭執,不如在社區興建租賃式老人公寓,那麼智慧科技便可在裡頭扮演著:每戶的地板磁磚加有感應器,可分辨老人家是否跌倒,水龍頭可偵測開闔異常,甚至是大門有多久沒被打開,迅速將資訊傳輸到子女手機電腦裡,誰說你的子女不會時時注意到老人安全!


最重要的是,科技技術是可以因人而異,整合網路和需求的O2概念(On demand & Open network system),落實於建築空間結構。芬蘭已經為高齡化社會興起智慧建築政策,好減緩政府龐大的社會福利支出,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台灣,也將邁入同樣問題,但中國人傳統不孝觀念令子女面臨究竟是要好品質生活還是要盡孝道同居的兩難,只要有智慧建築,當鄰居也能好好關心長輩,比同居還要更幸福。


目前,政府與民間產業正密切合作,已有結合社區醫療系統的網路機制,能讓社區醫生隨時掌握居民健康狀況,老人家也不用遠距離求醫,慢慢地智慧建築將普及全民。


曾迷失在美感裡,然而最實用、每天都用得到且滿足不同年齡者才是真正好宅

從事房市20多年,執行過無數建案的昇陽建設總經理簡伯殷,不諱言美輪美奐的樣品屋給了人關於家的美夢,卻只能看不能住,一旦人住進去了,房子開始走味,發現原來人的需求太多導致樣品屋面貌改變。於是,簡總經理思索什麼樣的住宅才是對我們最棒,不需要過多裝飾,考慮不同年齡需求、行動便利者到低行動能力者全都照顧到,同時照顧到生活水平,像這樣實用大於美感的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才是全民需要,不分年齡老少。


32-1.jpg

彈性房數概念,一個房子可以住50年

簡總經理回顧台灣住宅建築變遷,提及早期有房子就是件開心的事,不管房子是不是有合乎需要,等生活品質提升後,換新房成了人生一大階段,即使是住5層樓高的公寓沒有電梯也沒有停車位,讓年長者進出不便,也都無所謂。但現在,我們會要求新房子要有電梯才行,說穿了是我們需求愈來愈多。


這呼應台灣家庭戶平均人數如今只為2.1人,所放入空間的東西含需求在內,也愈多,那麼房間數多寡不是重點,不該執著2房或3房,應該以開放設計創造空間的第三種、第四種可能。甚至未來房子是以能住上4、50年為前提,走通用設計處理,率先預留天花和地板,隔間不再使用紅磚水泥,能隨家庭人口變化、年齡不同與需求改變房數,變動你要的隔間數,水電管線也不埋在牆裡,全內嵌地板下層,減少二次裝修的資源浪費,滿足階段式裝修需求,而房子是可從年輕住到老,依舊好用,依舊是完好的好宅好家。



圖片提供:十瀚設計

文字:SH美化家庭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