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特輯 每月專欄 專家訪談 設計師專欄 廠商推薦 系列文章 建材情報 線上展覽
走在建築的道路上 我是永遠的挑戰者
發表於2017/11/20


一身輕裝與從容瀟灑,是我們對施正之建築師的第一印象。在訪談開始前,施建築師用一種嚴肅的口吻說道:「你覺得台灣學生跟中國學生差在哪裡?人口基數的差距?競爭力?心態?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中國會強的原因是他們勇敢嘗試、不怕失敗!」微信建構是學生學習平台,集體學習平台!
00001.jpg

(照片提供: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反映時代與技術     付諸理性加以實踐

數學相關背景造就了理性、反映在追逐建築的道路上,且聽施建築師娓娓道來。從我1978年開始接觸建築時是手繪的時代,規劃建築物都只能靠想像建構平面圖,很容易發生錯誤。在校的時候,我每年暑假都到工地現場做監工,接觸到工地現場可以瞭解很多材料工法,因此像釘板模我也會做。身為建築師,我認為要有別於藝術家的角度去觀察事情,評估用時代的科技是否可以做出來,且反映材料需求,觀念也要跟著配合。1990開業後,我認為以被動式節能passive energy的方式設計,才能成就真正永續經營的綠建築。

三個階段    造就現在的我

在建築的道路上,我歷經了三個階段。60年代大概屬於國際主義,無論是建築、傢俱都追求簡潔的設計,手繪圖紙散發典雅理性的氣息。80年代慢慢轉變成地域主義,嘗試以地域文化與地區特色作為建築指標,並開始使用Autocad來繪圖(CAD檔),這個軟體完全就是以線條、文字敘述與一些地域性的條件去表達。影響我最深的是第三個時期,2008年以後,因為接觸到知名女建築師Zaha的作品,發現全新的想法是建築觀念由「型隨機能而生」改變為「型隨性能而生」建築,2010開始研究BIM系統的軟體Revit。學習的過程雖然很痛苦,卻也發現到一個很可怕的事實,如果我沒有學習用這套軟件做建築,繼續抱持冷兵器時代的Autocad,不僅很浪費時間 ,錯誤也會非常多。使用Revit做建築規劃不僅速度快、錯誤也會減少。最重要的是所有過程公開透明,任何人都可以檢視工程進度,對於客戶與建築師都是一種保障。
走在001+2.jpg

走在003.jpg

走在004.jpg


Autocad以線條表達規劃而Revit 三維思考模式建模(照片提供: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適材適所  善用當地建材
知名的建築師Christopher Alexander說過:「每一種地域都有它適用的材料。」你要適材適所,比如說在非洲,要怎麼蓋一間不用空調的房子?或者在雲南這種像台灣一樣高溫潮濕的地方,材料跟建築類型要怎麼抉擇?依照地域特性與地理環境的不同,在設計上會有所差異。光是台中跟台北市在選擇窗戶就有差別,如開窗率、通風比例、還有窗戶材質等...台灣使用的石材,以大理石最常見,但是它不適合用在室外,大部分還是需要進口,對碳足跡非常不利。令人憂心的是,台灣的排碳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台灣人的文化水準卻只停留在「蓋房子一定要用進口石材的」。令人不禁想問是消費者的問題?還是整個社會價值都出問題?因此,我認為「適材適所」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學無止盡 所以我不斷挑戰

脫離空手奪白刃、刀劍廝殺的時代,手繪圖、Autocad這些冷兵器已經不合時宜。現在建築講究的是更聰明的建造方式、利用BIM系統做準確的數據分析,才能成就最合宜的作品。今年7月到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學習機械手臂的使用方式,編程等。運用機器手臂可以完成雕刻這些精密動作,我認為它是未來建築業重要的生產工具之一 ,此外你除會JAVA排程、Revit、Grasshopper& Rhino還有一些工業軟件比如說solidThinking、solidworks 與工程數學。交叉學科儼然是一種趨勢,未來的建築將以預鑄、BIM系統以及機器手臂這三個指標為基礎,講究因地制宜的數據分析,建築工業化不只是口號,而是現在進行式。

走在建築的道路上4.jpg

使用grasshopper+Rhino參數設計 (照片提供: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走在建築的道路上2.jpg

▲▼2017.07北京清華大學學習機械手臂 (照片提供: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走在建築的道路上3.jpg


施建築師表示未來建築師角色應具備交叉學科、智造編程、協作整合能力以適應多元資訊整合時代需求。如果要用一個字描述施建築師,我會選擇Challenger這個字彙。施正之建築師馬不停蹄的前進,並非靜不下來,而是建築之路的學習永無止盡。施建築師說:「60歲的我還是學生,那麼你呢?」

(照片、資料提供:施正之建築師事務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