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構造


鋼筋混凝土構造(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簡稱RC),是利用鋼筋、混凝土為材料,建構梁、柱、樓板、牆的建築形式,並常以磚牆作隔間牆。臺灣在1970年代之後興建的建築,大多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直到今天,鋼筋混凝土構造仍然是臺灣建築的主流,據估計,目前住宅用樓房約有九成以上是屬於鋼筋混凝土建築。


鋼筋混凝土建築的施工方式,是於基礎完成後,組立柱子的鋼筋,並在鋼筋外圍架設模板,再澆注混凝土;待柱子的混凝土凝固達到一定強度後,再組立梁和樓板的鋼筋,並架設模板灌注混凝土,之後逐層往上興建。

1.jpg

▲ 完成基礎後,組立柱子的鋼筋


2.jpg

▲ 架設模板以灌注混凝土


鋼筋混凝土建築的隔間牆,是在梁、柱和樓板完成後,才砌磚建牆的。隔間磚牆不負責承載建築重量,不視為結構體的一部份,理論上是可打除的。但921集集地震震災調查發現,隔間磚牆的存在,有助於防止建築倒塌,因此現今工程師多建議不要輕言打除。

3.jpg

▲ 完成梁、柱和樓板後,再砌隔間磚牆


有些鋼筋混凝土建築在設計時,加入以鋼筋、混凝土構成的牆,這種牆稱作剪力牆。電梯通 道間的牆,通常就是剪力牆。

剪力牆外觀上與一般漆飾過的隔間磚牆無異 ,但功能不同。隔間磚牆不負責承載結構重量,而剪力牆和梁、柱一樣,都是承重、抗震的主結構,因此千萬不可打除剪力牆或變換位置,以免危害建築的耐震能力。

4.jpg

臺灣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樓層高於25層的棟數不多,原因是臺灣的地震發生頻率高,而目前所使用的鋼筋混 凝土建材,強度對重量的比值小,樓高越高,低樓層的柱子需要越粗壯,才有足夠的支撐力與抗震能力。興建25 樓層以上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低樓層柱子的長寬尺寸可能得超過1.3公尺以上,不僅材料成本的大幅提升,也嚴重 影響室內的可用空間。因此臺灣超過25層以上的高樓或超高大樓,多採用鋼骨構造或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