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1982年的家﹙上﹚
上奇資訊 上奇資訊 發表於2016/05/20


01.jpg

這裡看上去還是一間老屋,只是多了點色彩。         



02.jpg

Miky 將陰暗的門前巷子, 改造成一方舒適的小天地。        


1982LifeHouse的前身是台南「藍鷹」牌冰淇淋及冰棒的製作工廠,主人Miky是這個家族企業創始人的孫女,而1982就是Miky出生的年份。之所以定下這個店名,是因為她希望從她那個年代的角度出發去詮釋生活,用她那個年代的思維去表現想要的生活方式。                 


20世紀80年代台灣面臨大量的工業化生產,傳統手工產業一間間關掉,也是在那個時候,Miky的家人決定結束工廠,出去找更加穩定的工作。停止生產之後,一樓除了出入口和廚房,其餘空間成了倉庫,地下室也因此閒置下來。Miky長大後到台北唸書、工作,在北部待了將近10年,每次回家看到房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老,為了不讓這個叫作「家」的地方破敗下去,她開始思考空間可以以什麼樣的方式被再利用。恰好Miky考上南部嘉義的研究所,加上父母一直希望她能夠回到台南,於是她決定離開台北,回到家鄉。         


老屋裝滿了生活智慧         

因為是自己家的房子,Miky並不急於動手,她找了很多資料,關於房子的狀態,再利用的方式等,她開始瞭解房子原本的構造,跟周圍環境的關係,「我希望改造的時候是有『綠建築』的思維在裡面,讓這棟房子可以自然地呼吸,也就是空氣可以自由流動,還有充足的陽光照射。」在研究房子的過程中,讓Miky感到驚訝的是,老屋在建造之初就已經有這些先進的概念在裡面了。她在一堆雜物裡翻出房子的設計圖,看到建築師在計算空間採光的比例,因為早期的電力系統沒有那麼發達,要靠房子本身去處理通風採光的問題,之前Miky也不會覺得這間老房子有什麼特別的,閱讀資料後才發現房子裡滿是前人生活的智慧結晶。 

                 

雖然Miky不是學設計的,卻對改造空間抱著極大的熱情。她決定自己設計自己監工,改造之前她會先跟師傅溝通,看是否有太過於天馬行空的想法,這樣來來回回反覆修改設計,磨合了兩三個月之後,終於開始動工了。老屋裡做的最大改變是後院的部分。原本後院是搭建起來的室內空間,陰暗又不通風,Miky決定把鐵皮換成透明材質,再在屋頂開一個洞口,讓風可以順暢地流進房間。為了避免風的力道太強,她在後院種了一棵大樹,現在看到的這棵樹當初因為道路工程被鏟掉,差點成為流浪樹,是Miky把它領養回來,給它安置了一方舒適的小天地。        


   

原文出處:老屋,請繼續擔待:舊宅煥新貌,屋中故事不停歇                   

作者/ 王蕾霰     出版社/有意思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6312                


書封.jpg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