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的美麗與哀愁(一)
iBT數位建築雜誌 iBT數位建築雜誌 發表於2016/09/21


在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有這麼一句口號 ”Operate & Built Green, Everyone Profit”,意旨「做綠建築能讓每個人獲利」,綠建築對於世界的貢獻良多,它消弭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衝突,設法在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來達到永續發展的遠大宗旨。


綠建築的發展有賴建築師、技師、公會等多方角色的相互合作,以馬來西亞的綠建築發展來說,是由建築師與工程師兩大公會攜手合作,比方說以目標每年完成一千萬平方公尺綠建築的方向,雙方全力往前衝刺!


但反觀綠建築在台灣的推行,卻是困難重重,即使到了今天仍舊成效不彰, 究竟何故?


1.jpg

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


建築師沒有三頭六臂


台灣的綠建築很難推行的主因在於, 建築師都認為綠建築很好,但吃力不討好。綠建築作為建築的進化形式,關鍵人物當然是建築師,然而也因為這樣的道理,連在建築師之中倡議綠建築卻仍推不動的時候,關鍵的人物就變成了關鍵的阻力。


台灣營造業至今仍保有相當傳統保守的建築工法,建築師需要擔心的主要是建築物的整體結構穩不穩固、選用的建材耐不耐用、價格合不合理;其他的部分、其 他對於綠建築來說重要的部分,像是:建築跟環境之間的平衡,選用的機電系統夠不夠智慧節能。有些議題對台灣建築師來說並不容易理解,也沒有時間多加涉獵, 以致許多資通訊科技等範疇被歸類到專業領域之外,許多建築師將 ICT 科技的部分都交給電機技師去做。


但倘若建築師無法全盤掌握綠建築或智慧綠建築的總體,其實是很危險的,當建築和智慧綠色技術無法融為一體, 那就失去了意義,也就不能算是智慧綠建 築 了! 為此, 建築師的結構必須轉 型,建築師必須學習更多領域的專業,整合更多項目。


綠建築的益處深受當代社會肯定,無疑是大勢所趨,未來不久後,綠建築將成為必備條件,而建築師也非得具備綠建築設計不可了。


可是,為了精通十八般武藝,建築師們勞心勞力,得到的回報卻往往少的可憐。為了鼓勵建築師多多設計綠建築, 理應要打破現行的計價機制,否則「吃力不討好」的窘境,將如業障般不斷在建築師身上輪迴。


雖然綠建築的建造設計,可以讓建築師獲得創新、環保、前瞻等盛名,但賺得名聲卻必須面臨不賺錢、 甚至賠錢的危機,風險甚鉅固然讓建築師們望之卻步,導致綠建築在台灣只能偶一為之,恐怕難以形成主流。


今年公共工程委員會已經發文規範,未來綠建築的建造經費當 中,必須提高給建築師的設計酬金,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但也是好的開始。


原文出處:《iBT數位建築雜誌》2014年秋季號  No.04  撰文:游沛文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