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設施設備正常維運,延長智慧建築生命週期的幕後推手--物業管理前期規劃介入(五)
iBT數位建築雜誌 iBT數位建築雜誌 發表於2016/10/18


2.png


借力使力,建築資訊模型BIM的有效運用


過去,物業管理在設施設備的修繕、保養紀錄以紙本作業為大宗,如巡檢過程中需要即時調閱、追蹤設備之相關圖片、規格、記錄等查詢相當費時,設施管理隨科技技術的發展,研發出相關應用的系統軟體如圖資整合功能、修繕資料即時調閱都不是問題。以建築模型資訊為基礎的物業管理平台功能也相當廣泛,如建築模型、機械系統、電氣系統、給排水系統等皆可予以整合建立相關應用之系統。


國外在實務上推展BIM的應用於建築生命周期已行之有年,而台灣近年也致力於推動BIM系統,唯將此應用概念與設施管理整合是這兩年來的新興研究。BIM是以建築的數據資訊數位化為基礎進行實體模型建立,透過3D模型可呈現建築物外觀、內部及各設施配置情況並將各設施設備的出生、修繕、更換等資料逐一紀錄。BIM在建築前、中、後期各有不同的運用特點,前期規劃階段主要為模型視覺化,中期施工以施工進度及成本管控為主,後期則主要為設施設備的管理維護。 


李育芳也提到目前台灣業界已有先趨者導入BIM建築生命周期概念,於既有設施設備管理與營運修繕作業流程。依據不同設施設備其維護修繕規模與週期,區分成保養檢查、小修、中修、大修、全面更新5種修繕標準並訂定設施設備修繕周期計畫表以協助管理工作。因此,物業管理應具備「物業管理前期介入」概念,並以物業管理於後期運作的角度提出建議,使物業管理能更符合業主及使用者需求。 


但國內目前透過資通訊技術來協助物業管理營運的公司通常是具規模的企業才會有,小型物業公司主要還是以人力管理為主。善用資通訊技術結合物業管理不但可以獲得更多、更精確的資料,讓預測未來發展這件事,能夠落實並輔助預算的編列,而如何落實使用者操作便是考驗系統軟體開發商與使用者間,必須共同面臨的問題。


原文出處:《iBT數位建築雜誌》2015年8月號  No.09  撰文:周滋靜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