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控應依不同情境需求、場域條件而規劃(三)
iBT數位建築雜誌 iBT數位建築雜誌 發表於2016/11/13

1472544624261096.jpg


應重視軟硬體的長久相容性

目前常談的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要達到這樣的靈活運用與無限擴充,重要的是必須有能配合傳輸介面的硬體及軟體或是作業系統,才能在功能上一直擴充增加,但是以往一套系統持續應付數十年的狀況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樣的趨勢在使用者的操作介面上更加明顯,例如:手機、平板螢幕逐漸放大、解析度持續增加、CPU效能一直提昇、網路傳輸速度更加快速、作業系統也必須隨著一直不斷更新。因此硬體及軟體經常面臨相容性上的問題導致被淘汰或者無法進行系統升級。所以個人認為,在追求智慧化的功能提升過程中,必須注意硬體、軟體及作業系統之間未來的長久相容性或是替代性。


政府應推動通訊標準的制定

在台灣市場,較欠缺各系統在整合過程中最重要的標準的通訊協定,因此幾乎面臨每個專案都必須進行系統整合。當然較具規模的廠商,有優勢預先進行其他廠商系統間的整合,扮演真正系統整合(SystemIntegration,SI)商的角色,來達到系統的完整性、穩定性及長久的系統使用週期。但是若能在政府推動下,制定相關的通訊協動規範,並與世界接軌,則系統整合商的整合過程將更加容易,業主或使用者能選擇的系統也將更加多元化。

而民間廠商,在自我系統的開發及設計上,亦建議能改變以往自我保護的封閉設計方式,朝向開放性系統方向前進,並提供更多的服務,增加自身的附加價值,這樣才能開拓出更大的市場。


1472544687903667.jpg


應優先選擇有規模、有歷史的廠牌

在環控規劃上,若是非專業、較無經驗的環控廠商較常出現以下幾種狀況:

  1. 因選擇的系統較封閉,因此無法完整整合。

  2. 系統功能重複,因此在設備系統選擇的取捨產生掙扎。

  3. 無法確認主動整合與被動整合的角色,最終結果會導致最後系統無法順利上線。

  4. 廠商無硬體及軟體開發能力,遇有系統功能變更或是增加,就無法即時與其他系統串接,達到預期的功能。


因此建議業主在確定自己所需的功能後,除了在功能與預算間的平衡評估外,必須優先選擇市場上較具規模且經營時間長久的廠商或品牌,畢竟較具規模且經營時間悠久的廠商,總是有較多的經驗。另一方面,大廠牌比較能夠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而這才是能讓系統穩定且長久運作最重要的條件。否則系統後續出問題,或者需要維護、更新,很容易成為求助無門的「廢棄系統」而必須全面汰換。


原文出處: 《iBT 數位建築雜誌》 2016年3月號 No.12 撰文:王奕超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