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地標「通天閣」,重建導火線居然是因為「名古屋電視塔」!
健行文化 健行文化 發表於2018/05/21


通天閣

大阪府大阪市/103公尺


◆ 誕生

地方上的宿願

2001(平成13)年,打開安裝在通天閣塔頂的時間膠囊般的茶罈,取出兩支紙卷,紙卷長度竟有13公尺,文章一開頭寫道:「通天閣若不重建,便不會促成新世界的繁榮……」娓娓道出重建當時的苦心,以及為重建付出心力者的功績。


名古屋電視塔完工的1954(昭和29)年,大阪地方人士群起疾呼,要求在戰後復興的目的下重建通天閣,於是通天閣附近的商店街開設通天閣觀光公司,請求建塔專家內藤多仲博士設計。像通天閣這樣受地方期待的塔十分罕見,也許是大阪有富商致力開發町區、市民捐錢建造公有設施等,市民自主經營市街的風氣吧。


不可否認,與名古屋電視塔一別苗頭的心態,是重建的導火線,但由於塔體的高度贏不了(通天閣103公尺,名古屋電視塔180公尺),因而把觀景台的屋頂架在高處。雖然它的高度並不突出,而且有橫跨車道,加上旁邊就是市區等艱難的立地條件,但它還是成為大阪人愛戴多年的地標,並經常被運用作為代表大阪的符號。通天閣這個名字,是精通漢學的儒學家藤澤南岳命名,但從一開始,通天閣也和京都塔一樣,並未定位為電波塔,而是作為觀光觀景塔和廣告塔的功能。


P77_受民眾愛戴的大阪地標通天閣 (1).jpg

受民眾愛戴的大阪地標通天閣。


俯瞰異國的第一代通天閣


現存的通天閣是第二代,可想而知,從前還有個第一代。成功招攬到第五屆內國勸業博覽會的大阪,利用它的場地建設娛樂設施「新世界」,並在場地中央建設了通天閣,作為象徵塔。


第一代通天閣的造型十分奇特,像是在凱旋門上聳立艾菲爾鐵塔。新世界的北半邊街區有著放射性道路,令人聯想到巴黎市區,而南半邊規畫的遊樂園「盧納公園」則是模擬紐約度假勝地科尼島,宛如科尼島再現的老字號盧納公園,現在也還在營業中。


第一代通天閣充滿了對巴黎的憧憬,隔著盧納公園,與另一座北歐風格的白塔遙遙相對,兩塔間有纜車相連。對大阪民眾來說,來到新世界,便宛如走進嚮往的法國和美國,還能從摹仿巴黎和北歐的高塔上,彷若俯瞰這兩個異國美景。當時破天荒的照明,也提高了非現實感。


但是,開業僅三個星期後,明治天皇駕崩,全國的娛樂設施門可羅雀,第一代通天閣雖靠刊登獅王牙膏和阪神電車廣告而有些收入,但經營並不穩定,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火災後鋼骨歪斜,因而捐給大阪府作為軍需物資,然而軍方並未使用,將整座鐵塔棄置在明石的海邊,留下傷感的結局。





原文出處:《塔:仰望高塔,俯瞰日本》

作者:津川康雄

譯者:陳嫻若

出版社:健行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4323

1526884350964136.jpg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