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測量為基礎 應用空間資訊的延伸運用


科技大學旨在培育技術專業人才,其學生能透過課程活動與企業實習的訓練,培養步入相關產業的基礎。而應用空間資訊系的學程從測量開始延伸,其相關應用十分廣泛,我們很榮幸邀請黎主任為我們分享,在應用空間資訊系的課程能運用在哪些領域吧!

DSC_4357.JPG


聯繫人文的美好橋樑-社區活化

從課程的社區踏查開始,藉由與文史工作者、社區、政府單位合作,希望學生接觸這塊土地,保留、紀錄完整的資料。此種合作除了訓練學生應用能力之外,更期待能引起居民的共鳴,使其正視自己所生長的環境。

談及到是否有成效較佳的例子,黎主任說:「印象中最成功的是瑞芳老街的火把節。去年我們受到瑞芳老街文化觀光推展協會邀請,出動了三架高階空拍機、全景攝影機及地面攝影等器材,協助前導影片與活動影片的紀錄與製作。這場活動很是壯觀、震撼人心,非常適合以這種高科技手法連結社區需求與記憶,強化社區凝聚力,讓大家了解活動的歷史緣由對學生或居民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提供古蹟修復的基礎

DSC_4383.JPG

小型無人空拍機能處理空間狹小的問題,使用上更加靈活。


除了社區踏查外,量測技術還能應用在紀錄文化、古蹟的調查與拍攝,提供文史相關資訊與維修的基礎。黎主任說:「比方說拍攝市定古蹟,我們會先思考古蹟多大、該怎麼飛、航高應該設定多少……等細項。若是單一建築物的話,我們會採用環狀拍攝,也就是讓無人空拍機繞建築物拍一圈,並進行傾斜攝影、航高設定在15~20米。若為高度達300~400公尺的遺址,因為要做高精度保存,就會採用交錯式的飛行方式。此外,許多物件因具有很小的孔洞,為了紀錄那些鏤空細節,還會出動雷射掃描儀、紅外線掃瞄儀等器具做為輔助。若古物需要展示,我們會將解析度調整到能看到1~2公分的程度,也就是說結合控制測量、拍攝等技術,完整記錄真實的地域座標、相對尺寸等資訊,以期提供政府單位、文史工作者更完善的資料,協助他們調查與修復的前置作業。」


數位典藏應用

1531300416105381.jpg

藉由3D軟體處理,能應用在數位典藏的領域,培養國人另類的文化管道。


量測與3D軟體結合,能協助許多重要資料的建立。黎教授表示:「古蹟調查能作為數位典藏的延伸,怎麼說呢?像是我們系上利用類似GoogleMap的全景攝影在古蹟內部進行拍攝,除了讓大家看到古蹟實體樣貌外,更以多媒體技術(如3D動畫、虛擬實境)相互結合,打造所謂的數位博物館、數位導覽平台,豐富古蹟數位平台的內容。數位化的原因是為了保留老舊古蹟的現有樣貌,因為對文史工作者來說,保留本來殘缺的樣子才更貼近該時代的韻味。總之,數位化能讓一般人了解文物與歷史的軌跡,對保護古蹟與培養國人文化內涵皆具有正面效益。」


應用空間資訊系的課程應用十分廣泛,透過多元課程與課外活動,希望學生除了深化學習與精進技術外,也能感受文化的薰陶。


資料提供:健行科技大學應用空間資訊系黎驥文博士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