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百貨的前世今生】台灣百貨店的興起
前衛出版同盟 前衛出版同盟 發表於2018/10/09


p23-林百貨正面.jpg


    臺灣現今所稱的「百貨公司」,是戰後才有的名詞,在日治時期稱為百貨店,是臺灣最早百貨店的起源。當時臺灣學習日本百貨店的規制,日本百貨店則學習自歐美百貨店,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學習西方的現代化,當時歐美的Department store 是城市現代化的消費新型態,日本人直譯デパ|トメントストア或稱為百貨店。日本人以其自身的文化參考歐美百貨,不斷改良後,形成了日式百貨的管理系統。臺灣為日本殖民地,因日治之初日本改善臺灣城市的基礎建設,從市區改正到都市計劃,一直到了一九二〇∼一九三〇年代,隨著都市現代化後,仿效日本本地之百貨店便開始在臺灣設立。


    一九三二年底,臺北菊元與臺南林百貨開幕,開啟了臺灣百貨店的元年,只是這幾家由日本人設立的百貨店,歷經改朝換代,統治者由日本人變成中華民國,日式的管理模式便因此斷線,進而由臺灣本地商人自行經營。戰後的百貨,大部分是各個城市成立的在地百貨店,日治時期的菊元百貨變成中華國貨公司,吉井百貨則成為高雄百貨,臺南林百貨在戰後是日治臺灣三大百貨中,唯一沒做為百貨用途,沉寂為國營單位辦公大樓。戰後臺南的百貨店在不同時期發展出中一(合作大樓已拆)、千大、王冠、第一、圓典、東帝士等地方性的百貨公司(以上都已倒閉);全省性的遠東百貨則至一九六七年於臺北創設後,陸續在臺灣各地設立百貨公司(臺南遠東百貨於一九七六年設立),到一九八〇年代因商業需求引進日系百貨系統,才有臺日合作如高島屋百貨、一九八六年太平洋崇光百貨、一九八九年新光集團與日本三越百貨共同合資成立之新光三越百貨及一九九二年臺灣廣三建設與日本崇光合作之廣三SOGO。現今臺南市的百貨公司則有原本的遠東百貨(成功店、娛樂城)、臺南新光三越(中山店、西門店)、高青開發設立之高青FOCUS 百貨、德安百貨、南紡夢時代等。


p27.jpg

    就目前臺灣法令對百貨公司的定義,根據行政院主計處頒訂第六次修訂的「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乃歸類於綜合零售業,其定義為:「凡是在同一場所從事多種商品分部門分售的百貨公司均屬之」。這個看似簡單扼要的定義,其實概念的原形就是源於歐洲Department store的概念,自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歐州資本市場崛起,工業革命加速經濟擴張,富裕的中產階級規模和財富增長。百貨店則是在城市中社會群體,共享消費和不斷變化的時尚文化下,將這些原分散於街區內商店的零售市場消費模式打破,讓消費者在同一個大型的建築內就可以買到生活所需的用品。百貨店的出現可說是影響零售市場的一場重要變革,它改變了消費模式,在一個賣場即可購足生活所需而不必奔波於大街小巷,另外百貨店因吸引眾多人潮進來消費,更進一步讓百貨店選擇的貨品成為時尚流行的代名詞。


本文摘自《林百貨》前衛出版社

181263_medium.jpg

林百貨:臺南銀座摩登五棧樓

作者: 陳秀琍/主撰, 姚嵐齡協撰

出版社:前衛

購書連結及書訊博客來



延伸閱讀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