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特輯 每月專欄 專家訪談 設計師專欄 廠商推薦 系列文章 建材情報 線上展覽
把建築寫成一套菜單
發表於2019/01/30

 

王山頌建築師曾在同學的邀請下,前去中國擔任建築顧問,在短短幾年間,見識到中國與台灣的建築系統、文化都大不相同,雖然花了些時間適應,卻也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究竟台灣與中國在建築設計上有那些差異?從中又有哪些值得學習之處?且聽王山頌建築師娓娓道來。

 

_DSC8017.JPG

 

民國八十四的時候,王建築師與同學合夥開設了建築事務所,打算好好發揮所長,打造心目中的理想建築,但卻在承接一些公共工程時,因為建案延宕而承擔了部分的損失,其背後的原因竟是因為政治因素而讓建案被迫擱置。在幾經考慮後,王建築師決定離開熟悉的台灣,前往同學在中國開設的事務所,共同經營在中國各地的建案。

 

去到中國之後,王建築師見識到兩岸在建築建設上有著截然不同的氛圍,也因著在中國沒有建築師的執照,便重新檢視自己對建築的態度。「去中國的好處是,你沒有章,不能用身份去幫別人做認證。在那邊會學到甚麼叫做設計服務,在沒有章的法令保護底下,你如何去競爭、去服務業主?雖然肩負的壓力更大,但這個訓練是最好的。」

 

由於中國地廣人稀,加上建設計畫多元,使得建築規模與台灣相比要大得多,幾個鄉鎮的地方工程加起來,就堪比台北市的建設規模。但王建築師也也表示,中國的建築規模大,如果是台灣年輕的建築師來接手,往往會有找不到頭緒的困頓。

 

台灣與中國的建築差異,王建築師傳神的以棒球聯盟來比喻。「我們那時候說去中國的是二軍,一軍在台灣做公共工程,但這些二軍在中國闖蕩三年後能晉升大聯盟,而在台灣的一軍卻連小聯盟程度都搆不上。」王建築師表示,中國的建案多、規模大,短時間學到的東西會比在台灣來得多,他自己也是透過短短三年的時間,便摸索出了獨特的「建築菜單」。

 

_DSC7997.JPG

▲在中國學習到建築可以製作成菜單

 

「九十三年底的時候我回來台灣,那時就把建築工程變成一個菜單,業主可以挑選其中的項目,甚至同業也可以一起選。那菜單有標示價錢,大家可以一起合作。」王建築師在中國時,看見他們把建設過程拆成許多明確的細項,讓不同的團隊分工去完成。回到台灣之後,王建築師便提出了建築菜單的概念,請業主挑選其中指定的項目,再讓事務所去進行,其餘項目可以邀請別的事務所共同參與,進而完成整套的建築菜單。

 

在台灣,建築師要負責整合的工作,從設計到落成,其中有許多零碎的工作都需要去交涉、溝通、協談,即便不用實際操作,仍需掌握概況。雖然交給建築師統整能使建築擁有較高的協同性,但無形中也給予建築龐大的責任壓力,造成建築工作更為艱辛。王建築師讓建築工程變成菜單,讓更多人能共同參與建案,不但能減輕建築師的負擔,也能共享資源、共享經濟成果。

 

「在中國的訓練很重要,把章拿掉,人家知道你的專業是哪一端,再來找你服務。」王建築師期盼台灣的建築工作能走向專精、專業化分工,連結更多不同的專業領域,來共同打造建築產業的平台。能夠跨領域整合不同的資源,就能夠這個大平台越趨穩固、強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