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特輯 每月專欄 專家訪談 設計師專欄 廠商推薦 系列文章 建材情報 線上展覽
智慧家庭在於滿足需求,而非填補空洞的欲望
發表於2019/03/29



智慧家庭並不是個創新的概念,相對的,他在台灣已經行之有年,甚至有建商打造專屬的「智慧宅」,卻只有一時的話題性而曇花一現。智慧人居產業促進會的楊謙柔理事長,對於智慧家庭、智慧人居的概念,有著深遠的期待,認為現階段的技術已趨成熟,只要再加以輔佐,就能打造合充滿「智慧」的居家空間。

 

1553848781748417.jpg

▲完善的智慧家庭不再是遙不可及

 

對於在大學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碩士班研究智慧綠建築的楊謙柔來說,雖然「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但目前的智慧科技仍不成熟。

 

以實際的案例來說,家裡的窗簾是A系統,燈光照明是B系統,而門禁保全又是C系統,每一項都能夠遠端「智慧」操控,卻無法整合在同一個系統中。即便放進手機、做成APP軟體,但仍舊要相互切換、相當麻煩。他說道,理想的智慧是要能做到「無感」,也就是讓系統像是呼吸般自然。智慧家庭的設備應能記憶操作者的喜好,進而自動滿足各項需求;不但能順應各種慣性,同時簡化操作,而不是往生活裡添加許多「遙控器」。

 

要做到這階段,技術面也佔了很大一部份。近幾年的智慧家電都拋棄以往的有線操控,而是改以無線、雲端作為連結,再加上互聯網、大數據的分析,能即時提供不同的需求型態。具備AI並不代表就具備智慧,但是在AI的數據分析中,能給予使用者多元的資訊,譬如身體狀態、空間品質等等,提供更便利、更有效率的生活樣貌。

 

1553848782828716.jpg

▲目前的智慧技術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廿一世紀的資訊流動量極大,變動在瞬息之間,如何掌握變換的關鍵很重要。楊謙柔認為,台灣目前的智慧家庭仍有許多發展的空間,一方面是政策,另一方面則是人們的需求也不斷在變化,今天的新技術,可能明天就會被淘汰。要能夠實現人人滿意的智慧家庭別無他法,就是要不斷地收集資訊、更新,好滿足人們的需求。「需要」與「想要」不同,想要的事不一定會去做。現今的智慧家庭彷彿只是高科技的玩具,但只要我們讓他更貼近人的生活需求時,就能轉變成生活必須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