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CNS國產陶瓷產品 消費最安心 1/4

文 / 凃心怡 圖片提供 / 白馬窯業、冠軍建材、福和窯業、隆昌窯業、今周刊


32.png

陶瓷產業在 1990 年代全盛時期,以每年總產值 200 至 300 億 新台幣的輝煌,讓台灣名列全球第五大建築陶瓷生產國。 然而奇蹟烽火卻不再熊熊燃燒,許多產業最後只剩微光,陶瓷產業也躲不過大環境的壓迫——友善環境不再、國內工資逐年上漲、成本與收入不再平衡獲利、競爭越來越激烈等情況之下, 讓台灣陶瓷廠商的經營陷入苦戰。


黑暗中尋找契機 台灣陶瓷產品重新翻轉

面對困難的環境,加上大多數陶瓷產業都是規模小且資本額較低的中小型企業,在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家的陶瓷產品大舉入侵,以低價搶奪有限市場的情況下,讓原本就已經下滑的產業更顯岌岌可危。


擁有眾多人口、廣大消費市場的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陶瓷建材和衛浴產品生產地,東南亞國家也不遑多讓的急起直追,然而這些地區所輸入的陶瓷建材或是衛浴產品, 常常因檢驗標準不一或未完善,使得品質參差,或潛藏有害物質,但因低價傾銷策略,讓不明狀況的消費者身受其害,加上有些來路不明的產品沒有售後服務,消費者面對建材的劣質、瑕疵與不良,根本求助無門,所幸幾年下來,國人對於產品的品質及產地等越趨重視,也 讓標榜台灣製的陶瓷產品受到重視。

33.png


台灣陶瓷工藝不斷在進步提升中。








原文出處:2016台灣陶瓷年鑑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