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精神指標的建築起站—— 東京車站前後站的兩種風情(下)
遠足文化 遠足文化 發表於2018/10/19


修復工作其實很像考古,因為太多工法及當時的技法都已經失傳,但修復並非只是重做。為了修復,需要許多學者的協助與工法研究,所付出的時間跟費用,遠遠大過於重新蓋一幢新的建築。

  近幾年來,許多從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台灣本地車站,才開始受到重視與保存。只可惜,最重要的台北車站早已煙飛灰滅,我們只能從照片裡懷念。還好新竹、台中、高雄還有集集…等,還有許多大小車站,也已開始或已經被重視及保留,這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這表示我們全體國民的人文素養,不再只是停留在以經濟為首的階段,而是進入到另一個注重美學、反思美學的層次。


p86.jpg

  我常跟朋友說,具有歷史及藝術價值的老建築真的不能隨便亂拆,因為拆除之後,就算現代技術與工藝有多進步,根本就不可能重蓋或恢復。為什麽?因為現在的人文思考與現代工藝,恐怕都無法呈現當年的建築氣質,就算模仿到一個程度,那畢竟只是模仿,已經不是本尊了,像是東京車站就是個非常好的案例。


  但是大家好像都忘了,通常車站不會只有正面,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前站」;其實還有後火車站的景觀。東京車站貴為日本鐵道的起迄中心點,在不斷地擴建後,前後站的距離大到可以讓你走到腿軟。但大家都只把焦點擺在去年完成的本體建築,卻忘了另一個八重洲口,他比較像是我們說的「後站」。

 

  八重洲口的設計,當然不是我們一直提到的紅磚建築本體的後門,在迎接二O一四東京車站100周年的同時,八重洲口也重新以另一個面貌正式與大家見面。因為是全新設計,所以必須讓人眼睛一亮,而且也的確讓我眼睛一亮。因為八重洲口的整個正面,已一個很簡潔的大圓弧頂蓬,撐開了整個車站的氣度,稱之為「grand roof」,它配合了旁邊許多現代的高樓建築,與前面原有的百年東京車站本體相比,形成了一個車站前後古典風格與現代建築的對比。


設計亮點

p90-3.jpg

p90-2.jpg

東京車站的百年英姿。即使被新的建築群圍繞,其中,他仍如皇冠上閃耀的鑽石,是不可缺席的歷史建築。


  而東京車站本體的前面,在前幾年就開始都更,蓋了許多的新大樓。這些大樓,當然也包含了飯店,商場跟辦公室。所以前面我提到的,這裡的夜景一定要看,至於老車站的前面,為了方便大家觀賞與拍照,設有一個廣場,你可以在那邊拍照。到了晚上,燈火通明的商辦大樓,圍繞著典雅的東京車站。若你站在廣場中,再次慢慢地在原地轉身一圈,就可看到非常有趣的對比。假如要居高看東京車站,也很方便,就走到對面的商場樓上,就有很多的餐廳跟咖啡廳,你可以選擇一個依窗的位置遠望。或許四、五點時先去那喝個傍晚茶,做到六、七點,就可看到白天與黃昏後交錯,有自然光與夜間燈光照射時,兩種完全不同景色的東京車站。

  八重洲口呢,真的就沒前面精彩,但離京橋跟日本橋也沒太遠。從京橋到日本橋,在走到東京車站的八重洲口,真的可以看到東京這百年來不同的都市景觀。我們在台北,似乎就很難了。

車站不只是寫故事的好地方,更應該也是民眾的好去處。除了車站本身,更可以給予鐵道相關歷史及文物的展示,加深民眾對於鐵路交通的認識之外,開發及維護的重要性都可以公開說明。

  雖然你可能認為,這只不過就是一個車站,日本的鐵道交通的中心從冒煙的蒸汽火車開始,發展到舉世聞名的新幹線。但是東京並沒有因為要擴大車站,而把一座美麗的建築物拆除,其實他們大可以這樣做,但是沒有!因為除了開發興建外,還有許多的方式可以改造車站。


  好不容易,最近台灣開始注意到了歷史建築保存的議題。接下來,我們台北的鐵路機場,一樣是很重要的百年鐵道文化資產,該如何被保留,還有相對的開發利用,不僅是整體規劃的內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人民對於資產保存的態度,一定有某種程度可影響政府對於文化資產的決策。不妨大家也多花點心力,為台灣的歷史建築多點關心。


原文摘自:《東京散步思考》遠足文化出版社


getImage.jpg

東京散步思考:由點到面看城市,室內設計師的17個觀察側寫

作者: 陳岳夫

出版社:遠足文化

購書連結:博客來




延伸閱讀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