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百貨--資本流動的消費戰場2-1
遠足文化 遠足文化 發表於2018/11/06


百貨公司的新潮消費空間

工業革命以後,日常生活用品透過工廠製造,生產的速度和數量大增,都市化的生活型態也讓商品種類日漸繁多,傳統販賣單一類型商品的店舖不再能滿足民眾的購物需求。十九世紀在歐洲各大城市,都能見到百貨公司的蹤影,到了二十世紀初,日本著名百貨──三越、白木屋、高島屋等接續開幕,為民眾帶來截然不同的消費體驗。

菊元百貨.PNG

▲菊元百貨樓高六層,加上頂樓的瞭望臺,高度僅次於總督府高塔,當時有「七重天」稱號。店內一樓到四樓是賣場,五樓是著名的菊元食堂,六樓則提供展覽和演講使用,樓層分配的邏輯呼應了消費心理學,在今天仍被臺灣的百貨公司所延用。


引領潮流的菊元百貨

一九三二年,身兼臺北州臺北市協議會員身分的商人重田榮治,聽聞日本內地大型百貨欲來臺擴張版圖,故搶先在臺北城內日本人的住商區域榮町,開設臺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店。重田榮治曾參與八國聯軍而有中國經驗,後來在臺尋找機會,在大稻埕經營毛線和布料批發的臺灣人的商店工作,後於黑美人大酒家斜對面(今延平北路南京西路口西南側)獨立開設「菊元榮商行」,從此貿易對象從中國東北拓展至南洋。


1.PNG

▲ 重田榮治(1877- ?),山口岩國人,曾從軍,後來臺創業,從事棉布批發。成立菊元商店、菊元百貨店,提供資金創設天母教。曾任臺北州臺北市參事會員。


一九二八年,重田榮治加入臺北城內的都市更新計畫,繼而建造菊元百貨店。新廈基地在日本時代初期屬於撫臺街以南的西門街,為日本政府接收清代衙署做為總督府、陸軍幕僚等官方廳舍用地,是故未納入早期的市區改正範圍。一九二六年町名重劃後屬於榮町三丁目,因基地內各行政單位已分別遷入新落成之總督府與其他新建廳舍,故由官方與民間合作,以大規模造街的開發手法更新。

 

與總督府合作的地產商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負責興建菊元百貨,建築師是古川長市,還有技師玉置玉彥(繼鈴置良一之後進入會社)。古川長市當時是會社建築課課長,菊元正是其代表作品,他曾在《臺灣建築會誌》發表設計理念。

 

臺灣土地建物會社為大型建設開發公司,專精於建築技術的革新與推廣,擁有鋼板混凝土、鋼骨鋼網混凝土、鋼筋空心磚混凝土、防暑空心磚屋頂等技術,皆取得專利;並早在一九二○年初期便導入美國的異形鋼筋、得到英日專利的乳狀防水劑、日本宇部水泥與萬全瓦等新式建材,並將臺灣生產的高砂磁磚販賣到日本國內。該公司將一九三○年代前所累積之結構、構造工法、材料設備等建築技技術的實力,全都灌注在當時最前衛的建築菊元百貨上。 由於建造者的背景,藏於目前外皮下的構造(菊元百貨後來曾改建外觀,外牆加裝玻璃帷幕與磁磚),仍保存了臺灣當時最先進精緻的建築技術。

 

 

 

原文摘自/《紙上明治村》第五章—商店百貨:資本流動的消費戰場


好書推薦

紙上明治村正書封300dpi.jpg

書名:紙上明治村—消失的台灣經典建築

作者:凌宗魁

繪者:鄭培哲

出版: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30

購書連結:博客來

 


延伸閱讀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