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特輯 每月專欄 專家訪談 設計師專欄 廠商推薦 系列文章 建材情報 線上展覽
篤信建築是空間的本質 專訪曾建豪建築師
發表於2018/12/17



_DSC7692.jpg

在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領域均極具才華及耀眼前景的曾建豪,認為建築設計才是空間設計的根本,好的空間應與建築一體而生。從小喜歡繪圖寫生,高中開始對建築產生興趣並考進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還未踏進建築領域的時,曾健豪形容自己的生活只是圍繞著上學、讀書、吃飯和同學玩鬧等一連串的事件打轉,進入建築的世界後,對好空間的追求讓他知道生活的本質還擁有更多的想像向度。

 

從成大建築系畢業,先在教授陳柏年的事務所累積實務經驗,並從繁忙工作中騰擠出申請出國留學的時間,為了留歐深造,他下班後花額外時間去補雅思,還向銀行申請留學貸款,最後同時被英國的AA及巴特雷建築學院錄取。雖然AA建築學院歷史悠久,曾建豪仍選擇成立較晚、台灣前往留學人數不滿十人的巴特雷建築學院,脫離台灣建築教育的制式窠臼,感受另類思潮的洗禮

 

_DSC7697.jpg

到了國外,每一件事都是前所未有的衝擊。曾建豪憶及在巴特雷學院的第一堂課,教授並沒有而提面命告訴課堂下的學生,一定得蓋出多宏偉壯觀的實體建築,反而是鼓勵學生將課堂學得的理論套用到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事物之中,思索更多的可能性。曾建豪因此以獨處異鄉導致生活模式驟變為出發點,有感繪出一張圖,敘述原本在他生命中從未扮演多大角色的廚房,一夕之間變成他需在異鄉求存不得不面對的戰場,以此思辨廚房這處容納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空間與人及其他空間彼此間的關係。這張圖深獲教授喜愛,最後還被收入進學院編彙發行的刊物裡。


_DSC7728.jpg 

回到國內曾建豪進入成大建築系教了三年的建築設計,把國外學術殿堂中習得的最新想法授予後進,之後進入姚仁喜領軍的大元建築事務所磨練三年,隨後他決定和太太先以工作室的形態獨立接案,並於三年前正式創業,設計實力獲得不少國內外大獎肯定。

 

這趟留英之旅在曾建豪生命中鑿刻下深邃的印記,他和我們比較了許多台灣與歐美建築業界的不同之處。


相較於國外,台灣多數建築師把房子蓋起來後,裡面的空間卻欠缺實用性,導致後續需仰賴室內設計師重整空間格局;在國外室內設計師這項職業反而不常見,建築師在興建房子時,同時會把內裡的空間格局配置一概納入考量,有好的建築條件自然會反映在好的空間格局上,最後反而只需室內布置師發揮專業美感,以家具和擺設等軟裝為氛圍營造畫下美麗休止符。


此外台灣室內設計業亂象橫生,在國內要成為建築師有較嚴厲的法規限制才能取得證照,相較之下,室內設計師的角色常被一般裝修師傅所取代,在欠缺對建築結構所應具備知識的情況下,胡亂敲掉梁柱所留下的殘局,常讓真正的室內設計師入駐處理時傻眼不已。


_DSC7745.jpg

那麼台灣在建築和空間設計上有什麼可以和國外學習的地方呢?曾建豪表示,台灣空間設計功力已經可以和國際接軌,建築設計卻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這並不代表台灣欠缺有才華的人才,而是沒有讓人才揮灑才華的舞台。礙於台灣採購法案,許多建案的競圖最終總是落入特定人士手中,使得大型建案空有浩大聲勢,實際建造完成後卻平庸無奇。好的建築就應該像「一朵小花」的故事一樣,當我們把一多鮮嫩且散發香氣的小花買回家,會為了讓周遭的環境配得上小花的美麗,一步步促使整個住家空間發生好的改變;好的建物也該具備讓城市蛻變的影響力。


至於建築師和設計師的角色,曾建豪認為其應扮演的是業主和空間溝通的中間媒介,讓業主學會對空間講究,尋求更好的居家生活。「可以講究又何必將究」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台灣島子民心態太沉湎於安逸,只要有一兩件小確幸降臨即滿足不已,要與國際接軌,我們需要多一點來自外界的衝擊。


最後談到好的建築應該滿足哪些條件,曾建豪毫不猶豫指出建築的本質還是應該要回歸到使用者,也就是人的身上。能夠滿足人的需求或是達到當初在興建時希望能從使用者身上所引發的效果,就算是誕生了一幢好的建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