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人與老鷹的關係:以基隆港為例
新自然主義 新自然主義 發表於2017/11/17

國外案例:日本、香港

日本北海道丹頂鶴

日本丹頂鶴的棲地在北海道。雖然丹頂鶴在1935年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天然紀念物,但牠的廣大棲地卻不斷被開發為農田,而且經常成為盜獵對象,到了1952年北海道丹頂鶴的總數推估少於50隻。

為了復育丹頂鶴,在地政府以嚴禁捕獵、釧路濕原保存及在冬季丹頂鶴最缺乏食物時提供食物,這些措施使北海道丹頂鶴的數量逐漸增加到1300多隻。

冬季給食場的設置,是因應丹頂鶴在冰凍的嚴冬較難找到足夠的食物,也因此使丹頂鶴渡冬的存活率大增,而位在釧路濕原旁的鶴居村,也因為丹頂鶴聚集而成為重要的旅遊景點,加上在地人經營的farm stay、long stay的旅遊方式,使世界各地前來觀賞丹頂鶴的遊客能慢遊體驗在地的生態及丹頂鶴之美,為在地經濟帶來很大的效益。

丹頂鶴給食場在每年11月至隔年3月進行,每天在固定時間由專人給食,給食的材料為當地的玉米等穀物為主,也有魚類等,還有專職的保育機構進行保育、研究。

遊客參觀給食場不須費用,但有專人維護現場秩序,遊客只能在限定的區域觀賞、拍攝。群聚給食場的丹頂鶴常有1、200隻,也常見成對在跳求偶舞的景象,美麗的畫面總成為遊客們熱情目光的焦點。


香港:東方之珠、麻鷹之城

TVBS電視台於2015年10月12日播出的「世界翻轉中」第19集「麻鷹之城香港生態奇觀:人鷹和諧共存」的節目,探討有2000多隻老鷹的香港,老鷹如何與居民一起生活在這個城市,香港人對老鷹保育與推廣的熱情,也很令人感動。摘錄片段如下:

「東方之珠,麻鷹之城。地上的人們和天空的鷹,兩個畫面,都是香港。」


生態學會創辦人蘇毅雄曾說:「我們現在看到有很多人在賣海鮮,那海鮮他們是現宰的,宰殺完以後,有一些不要的生理部份就會丟到水裡面去,所以麻鷹會有機會撿到一些被宰過的,比如說魚的內臟。」

TVBS記者秦綾謙:「融入香港的城市生態還有民眾的生活,是這裡麻鷹的一大生活特點……這裡是西貢碼頭,也是麻鷹非常重要的一個棲息地,因為麻鷹在西貢碼頭有得吃、有得住、有得玩。」


香港人對麻鷹保育和推廣的努力

香港是全球老鷹密度最高的地方,而且和香港居民一起生活在這個繁忙的都市中。香港三大老鷹棲息地在港島馬己仙峽、西貢羊州及昂船州,白天會1隻、幾隻或1、20隻成群到垃圾堆填區、避風塘或碼頭等處覓食,傍晚再回到原棲息地。

當麻鷹最大的覓食區將軍澳停收家庭廢棄物食餘時,使麻鷹留鳥飛到他處覓食,到香港渡冬的麻鷹族群估計也少了15至20%。為了研究老鷹的去向,香港的「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設計出「全球麻鷹普查手機應用程式」,利用臉書登錄及簡單學習如何分辨麻鷹,就可以成為民間普查員,記錄麻鷹出現的地點、數量、行為及飛行方向等,協助研究麻鷹生態的轉變。


西貢區議會在西貢海濱畫上麻鷹立體畫,推廣麻鷹保育,也正研究在西貢碼頭設立觀賞區,將來可能會設立麻鷹的雕塑和展示牌介紹麻鷹的特色。

每年1月在西貢碼頭會舉辦香港麻鷹節,以圖文介紹麻鷹生態,有時也提供器材讓民眾體驗生態攝影,以推廣香港猛禽和麻鷹的保育。



▲基隆市野鳥學會於2014年5月28日開始進行「重建基隆港與黑鳶關係之觀察計畫」。


204右.jpg

▲「老鷹愛心餐廳」歷經三四個月之後,直到食池被沖壞,老鷹才在放置食物的網繩內抓食。


重建人與老鷹的關係:以基隆港為例

重建基隆港與黑鳶關係之觀察計畫

基隆市野鳥學會於2014年5月28日開始進行「重建基隆港與黑鳶關係之觀察計畫」,這是基隆市野鳥學會的給食實驗,剛開始以塑膠管組構成一個正方型餵食池,下方縛以帆布,再抽水進去,在池內放入豬肺,每天上午10點半至下午2點半提供乾淨、適量的食物,目的在觀察黑鳶對人工提供食物的對應行為、和繁殖率是否有關,及基隆民眾對黑鳶認知與保育的關聯性,還有對以黑鳶為主軸的生態旅遊發展的可能性,以利行銷基隆市鳥及促進觀光效益,同時搭配環境教育課程,讓學生了解黑鳶習性及和基隆港的關係。

然而,從5月28日至8月5日期間,老鷹連一次也未曾光臨給食池,卻成了夜鷺食堂,和鳳頭燕鷗的點心舖,分享食物的方法可再研究討論。


夜鷺的食堂、鳳頭燕鷗的點心舖

雖然老鷹不賞光,夜鷺倒是天天捧場,也不怕旁邊有人觀看,夜鷺停在槽框旁支架上,一方面等待槽中的食物流過來,再啄起進食;一方面也利用框緣捕魚,經常會咬到象魚,也會吃體積適當的死魚。

6月27日接近11點來了一隻可能是餓昏頭的夜鷺,沒兩分鐘就狂嗑5塊豬肺,然後飽足地揚長而去。夜鷺可以說是老鷹給食池最賞光的鳥客人,天天報到,不論晨昏或晴雨,真是好客人。

原本給食池下方有布,池內的水較臭,夜鷺咬起豬肺後,會轉身到池外的港水中洗一下,再一口吞入嘴中。後來,池下方的布拿掉,夜鷺也不用再洗食物了。

鳳頭燕鷗總是像幽靈般快速飛越天際,還會發出「嘓嘓─嘓嘓……」的低沉鳴聲,無論從東岸或西岸過來,在海洋廣場上空繞了一圈後,飛來給食池時,總是蜻蜓點水般咬了肉就飛速飄離,好像把給食池當成牠們中午的點心舖。


以網繩分界

同年8月5日給食池被橡皮壩左側湧出的強勁水流沖壞,10幾天後改用漁網象徵性的分界,橫張在旭川出口前方港面,食物就扔在漁網南邊。即便如此,剛開始老鷹仍然非常警覺,並沒有在漁網南邊界線內抓食,經過一個多禮拜後,9月2日有老鷹開始進入網繩南邊抓食3次,發現沒問題後隔天又在網繩南邊抓食10幾次,網繩逐漸不被老鷹視為界線。

雖然旭川橡皮壩的水流沖壞了給食池,新方式反而回歸了傳統基隆港與黑鳶關係的原初狀況,讓老鷹在港中自由覓食,當然更好。


老鷹停棲基隆港

老鷹偶爾會在東西岸兩側山上的電塔停棲休息,而2014年9月26日有一隻小鷹在海洋廣場南邊路燈上停棲了近半個小時,當時似乎有2隻老鷹試圖從後面趕牠,牠後來又飛到樹枝上停了幾分鐘。9月27日及29日中午老鷹又在燈桿上方停棲。

2015年3、4月,來基隆港覓食的老鷹有兩次停在樹枝上,老鷹向來很少在基隆港邊停棲,以往基隆鳥會的觀察只有出現過一次,停在已拆除的獅子會觀景台上方,牠們是充滿警覺性的生物。

1509593853526835.jpg

▲圖一.鳳頭燕鷗給食池時,總是蜻蜓點水般咬了肉就飛速飄離,好像把給食池當成他們中午的點心鋪。

   圖二.夜鷺天天捧場,將豬肺咬起後還會轉身到池外的港水中洗一下,再一口吞入。


205右.jpg

▲老鷹偶爾會停棲休息,但次數很少。


原文出處:鷹飛基隆:台灣最美的四季賞鷹秘境

作者:陳世一

繪者: 劉素臻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3820

《鷹飛基隆》書封-文章下.jpg

相關標籤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