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感質設計 邁向新藍海─優勝代表


優勝代表

從感質設計邁向新藍海

隨著照明技術不斷進步,人們開始不只是依靠自然光來訂定作息,從煤油燈的出現,到愛迪生的第一盞燈泡,從螢光燈管到固態照明,當我們學會如何掌控光,我們也已經離不開它。當前,人們對光呈現的要求越來越高,市面上各個造型、各項用途的燈具更是層出不窮,同時,生活水準的提高,精緻化的食衣住行才更能滿足20世紀生活者的需求,燈具在空間從功能導向逐漸轉向兼具提升空間感質進而提供更美好的使用體驗之角色。


With the advances in lighting technology, people demand for lighting quality more seriously. The first sight to lighting products always affect consumer desire. However, if we design under the premise that we use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he product function and give the product a storyline to enhance consumers’ user experience, using 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 to integrate the attractiveness, beauty, creativity, delicacy and engineering, our life will be different.

First, design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demand, find out the common demand of users. Second, think out of box on the basis of the essence of the product. Third, reverse thinking. We are always obsessed with improve inconvenience using experience to achieve a better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and ignoring the things in the unused state. Fourth, 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 If the product get the ability to think, what will it want to do? And finally, create the right emotional atmosphere at the right time. Pursuit of attentive engineering, so that users will not only intrigue by the attractiveness, beauty, creativity of the product, but also amaze with delicacy and engineering after using the product. It will mak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 heave up to the higher level. User will confide in the brand rather than a single product. It is the match point to create a long-term benefit for a business.


文、圖 ⊙ 趙淮安‧王宣普


1513580732776163.png


照明產品設計外顯之觀感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但其若能在擁有創新思維的功能性設計之前提下,又賦予美感與故事性使其提升整體視覺體驗而呼應觀賞者內心,是否對消費者與生產者彼此都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欲達到此目標,除了設計思考,跨領域思維亦為產品加值的重要因素,全球知名設計公司IDEO總裁提姆 • 布朗曾在《哈佛商業評論》定義:「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因此找到使用族群的共同需求,以解決其問題為切入點,甚至透過現有技術使產品與人互動,在科技造就逐漸冷漠的世代中,又以科技重新點燃人與物之間的特殊情感,凸顯產品特有性格、魅力,以其感質深入人心,自然也無須擔心是否會因為競爭者的出現而降低使用者對產品的忠誠度。


而該如何將此概念套用至照明設計,在此以自己參加LED商業照明聯盟第三屆舉辦燈烜獎的得獎作品來做實際舉例,起初在思考這個燈具時,除了不脫離設計思考的本質,也因應未來趨勢,將綠色設計考量納入考量,花了很多時間在構思如何以不同思考角度重新詮釋事物,讓照明不只是照明,達到讓使用者也能享受事物「改變」的過程為主要的設計策略,這也是做設計時很重要的地方,跳脫既有的框架思考,重新定義、重新轉化。


1513580759763781.png


再者,逆向思考,我們常常會執著於產品在使用的過程中,該如何改良使用時所產生的不便以達到更佳的操作體驗,也就是說思考該物品如何在其正在工作時,提高其工作性能,而忽略了事物在沒被使用的狀態,也就是其休息時,是否有可被利用之處?例如,日本知名設計鬼才佐藤大提過「樓梯沒用時是什麼?」,也就是說,一天之中的24小時,樓梯就在那裡好好地扮演樓梯的角色,但我們並不會24小時的每分每秒都走在樓梯上,因此如果思考人們沒有使用樓梯的時間,樓梯能否提供其他用途,使其同樣也能解決生活中的不便,將會如何?


同樣地,燈具主要在夜間發揮最大作用,那燈具在白天時又能夠為我們做什麼事?如果以換位思考的角度來看,亦即燈具本身擁有了思考、感知能力,它會想要以自己的能力再做出甚麼事,這就好比我們與燈具的角色互換,今天自己就是個燈具,正在為「空間」這個公司賣命,是不是也希望在同一個空間創造出更高的價值,因此「燈具只能以造型取勝嗎?」、「燈具除了照亮空間還能做甚麼?」「燈具如果拿來摸會變成甚麼?」、「如何讓人接觸到燈,而感受到安定與共鳴?」……等想法也就會隨之產生,最後就出現了喚燈片,這個兼具照明,也可以拿來寫的燈,融合幻燈片與便利貼的原理,打破我們對燈的既定印象,也創造減少用紙的環保形象,過去所使用的投影透過光源通過幻燈片和鏡頭後會產生放大的影像,其投射在垂直面的投影幕上,讓觀眾看到影像;而便利貼以提醒與備忘為其主要功能,隨手一寫,就能在需要的時候提醒自己重要事項,相當便利。


其在此結合兩者構想,幻燈片轉變為燈片本身就是投影幕,而這個投影幕本身透過與當前技術結合,其同樣也是便利牆,在燈具表面塗上磁性漆,就能用水性筆書寫,將按壓機構結合定時設定,就能在使用者將備忘事項書寫在燈的表面後,隨手以按壓方式(例如按壓次數)設定燈要再多久以後亮,將此Onetouch的概念應用至首重人性與效率的辦公空間,燈具平時是辦公室的牆面裝飾燈,間接促進空間與人互動,讓使用者接觸到這樣的燈就能感受回到了自己的辦公空間,亦能結合溫度、濕度、空氣品質……等感測元件裝置,讓燈具牆面試時以不同波紋、圖示、色彩來傳達訊息,營造辦公室氛圍的嶄新趣味;當其不做照明功能使用時,可隨企業需求,燈具可以手動控制或遠端控制,決定幾時或幾天後開啟;甚至是開完會後直接將行事曆內容傳輸至燈具,牆面上的燈片在特定時間提醒使用者看到發亮的燈片就知道哪件事項需要優先被注意;亦能根據不同緊急性與重要性之待辦事項,可選擇不同顏色的光源設定,例如亮紅燈代表有極重要之事項需要處理;亦可在特殊狀況時,設定階段性提醒,設定時間到,首以亮光提醒當事人,沒有在限定時間內按掉取消光源,半小時內會再以音樂的方式做二次提醒;延伸思考其用於會議時,講者可將其同時做為大字報與時間控制提醒來使用……等,同樣是照明,藉由創意結合不同的概念與手法,讓人感受到新奇,進而發出「原來燈具也可以這樣」的感受時,帶給消費者的震撼遠深刻於充斥的廣告手法,這也是感質的魅力與創意之處。


1513580774300954.png


好的構想只會被更好的構想所取代,但當你找到一個好的出發點時,你將發現它具有延伸性,能夠從一個概念,應用到兩個、三個,甚至是更多想法,而這也是造就感質組成的元素,不只是單純只以造型、比例、色彩、材料作為媒介呈現單一物品,更是你感受到其功能與外觀不自覺與空間融合,又能在一次次的使用後,發現產品所帶給你更多驚喜的意想不到,這件物品的地位才能在消費者心中屹立不搖,以美感作為基礎,投資在適當的時間打造正確的情感氛圍,追求兼具體貼的工學,讓使用者除了被產品的魅力、美感、創意吸引擁有了此物後,加上親身使用後精緻與工學所給予的衝擊,讓人與物的情感連結更上一層樓,提升對品牌而非單一產品的認同感,是創造企業真正擁有長久效益的決勝點。


原文出處:台灣照明雜誌2017秋季版



延伸閱讀
faceboo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