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智慧化是必然之路(二)
iBT數位建築雜誌 iBT數位建築雜誌 發表於2016/09/17

香港啟德發展區


另一個讓何明錦印象深刻的例子則是香港啟德發展區。香港自 1998 年 7 月將主要對外機場從啟德移轉到赤鱲角之後,便將原啟德機場的區域規劃為集住宅、觀光酒店、商場與辦公大樓於一體的綜合發展區,總面積高達 320 公頃,預計入住居民人口數為 8.6 萬人, 興建 6.4 萬個酒店房間。


由於這樣的規劃衍生出大量的新增空調需求,於是,設立「區域供冷系統」工程,便成為啟德發展區的重點項目。所謂的「區域供冷系統」概念上類似大型的中央空調系統,即透過統一製造冷卻水的方式,以供該區內大樓之空調系統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啟德發展區緊鄰於維多利亞港旁,因此整個「區域供冷系統」是利用海水在中央供冷站製造冷凍水,透過配水管網路,把冷凍水輸送到啟德發展區的用戶大樓作為空調。同時,也建置淡水降溫系統,避免排放廢水溫度過高,破壞附近海域的生態。 


「區域供冷系統」的總製冷量約為 81,000 冷凍噸,約足以供應 40 座 30 層高商業大厦的空調使用量需求。 其能源效益比獨立使用冷卻水塔的水冷式空調系統高出20%、比傳統氣冷式空調系統更提高了35%。 


未來此工程若全數完成運轉,依香港政府規劃評估,每年約可節省高達 8,500 萬度電,相當於 9,000 人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種植 230 萬棵樹光合作用的固碳效果。除此之外,由於用戶建築物無須裝設獨立的製冷機組,因此,還可節省 70%的冷氣機房面積,以及 10%的總建築成本。


2.jpg

圖片提供: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台達電桃園研發中心


當然,國內也有許多令人激賞的建築智慧化設計。例如 2011年落成的台達電子桃園研發中心,就在電梯內部安裝了主動式電源回生設備及永磁馬達,把電梯下降所產生的位能轉換為電源,回饋至電力系統再利用,讓使用者每次搭電梯都能發電,而且越多人搭電梯,所產生的位能(電源)就越多!


另外,他們還透過設置太陽能板、雨水回收系統、LED 照明、水資源處理系統,以及再生能源供電等節能裝置,一年就能省下超過新台幣 500 萬元的電費、減少約 160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起傳統辦公大樓,節能效率高達 53%。 


不同於傳統大樓共用一個電表,台達電研發中心各個樓層都設有獨立電表,透過自動化系統網路連線,將各樓層所有耗能資料和數據,都顯示在展示間的中控牆上,進行即時監控。只要某樓層的照明或空調用電量,超過上周平均值,監控系統會送出簡訊警告該樓樓主。


原文出處:《iBT數位建築雜誌》2014年秋季號  No.04  撰文邱海棠

facebook 留言